T
技术支持
echnical support

联系电话

17710201687

二甲双胍的前世今生
     “二甲双胍”听起来像是一个化学合成制剂,但它其实是来源于动物饲料。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一牧民发现自家牲畜吃了一种欧洲新引进的牧草之后,会出现肺水肿、低血压、甚至麻痹等症状而死亡。很快这种名叫“山羊豆”的豆科植物牧草就被美国大多数州列为有害植物被封杀。而本应作为动物饲料的牧草怎么反而会杀死牲畜呢?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为了让牲畜死个明白,“福尔摩斯”上线——科学家研究发现该植物含有胍类次生代谢产物(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固化空气中的N2,是含有多种生物碱的原因),随后动物实验表明胍能显著降低血糖,但是毒性太大,不能应用到人身上。这厮都能轻松放倒一头山羊,何况人呢?随后德国科学家唐累特发现了这种牧草中另一种胍类物质(山羊豆碱/galegine,也叫异戊烯胍)——山羊豆中含量颇丰、毒性较小的一种成分。随后理所当然的,山羊豆碱被拿来治疗糖尿病运用在动物和糖尿病患者身上,然后理所当然的失败了,因为作用时间太短。当然,不经过结构改造怎么能轻易成功,科学家并没有灰心,一时间,一系列胍类衍生物被源源不断地合成出来——双胍类化合物的降糖潜能比胍类更强,安全性也更好,而十烷双胍(Synthalin)被发现耐受性和疗效更好,开始应用于临床。


    图 1 山羊豆

    图 2 胍(1)、山羊豆碱(2)、二甲双胍(3)、丁双胍(4)、苯乙双胍(5)
      1929年,双胍家族温柔的小妹妹——毒性低,降糖效果温和的“二甲双胍”降临人间,却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星光大盛、炙手可热。因为在1922年,胰岛素被发现并应用于糖尿病治疗。胰岛素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这种“擒贼擒王、治标治本”的思路被人们理所当然的接受。甚至在1936年西姆沃斯医生发现了有对胰岛素不敏感的糖尿病,胰岛素的地位仍坚不可摧。直到随着胰岛素的使用,它的缺点也暴露无遗——使用不方便、作用时间短、感染、低血糖等等,人们才又重新想起被遗忘在角落里不见天日的双胍类。法国糖尿病学家Jean Sterne被认为是发现二甲双胍作用的关键人物,他首次进行了二甲双胍的人体研究,并给它取名为“Glucophage”(葡萄糖吞噬者,中文商品名“格华止”),于是二甲双胍重见天日并一直沿用至今。
           倘若山羊豆碱在天有灵的话,也要感叹一声,我这个后辈真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闻者伤心,听者涕泪”啊。
    而当时的二甲双胍还并不知道自己以后稳坐糖尿病治疗“一姐”的位置,对于它而言,当时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它不仅要跟别类降糖药决战沙场,还要跟自家兄弟——苯乙双胍、丁双胍等一决雌雄。然而由于自家兄弟不争气,常常导致乳酸性酸中毒,二甲双胍也被“连坐”再一次被打入冷宫。然而“金麟岂是池中物”,二甲双胍最终还是被请出来站到了2型糖尿病治疗的第一线。而“巨眼识英才”的正是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这项研究从1977年开始到1997年结束,之后又随访10年,总共历时30年,不仅是医学史上耗时最长的研究,也是糖尿病治疗领域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对糖尿病的防治规范和指南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影响。这项研究肯定了二甲双胍是唯一可以降低大血管并发率的降糖药,并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进一步明确了二甲双胍是贯穿2型糖尿病治疗全程的一线用药,强调了二甲双胍的治疗地位。200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药物治疗指南首次推荐降糖药使用的前后顺序和路径: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用二甲双胍作为起始治疗,并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贯穿于治疗的全程;胰岛素强化合并二甲双胍及格列酮类作为最终治疗。这样,经过50年的临床研究,二甲双胍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确立了2型糖尿病的一线及全程用药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甲双胍问世80多年,临床应用50年,然而我们仍然不完全清楚二甲双胍究竟是如何降低血糖的,它是提高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了2型糖尿病中的“通货膨胀”,让胰岛素变得更耐用,抑或是别的什么途径。在二甲双胍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仍不知道自己所吃的药品到底是如何在我们身体里起作用的,虽然同时我们也不知道身体里各种各样的奥秘,“美人如花隔云端”,而科学研究却能穿过重重迷雾,揭开“美人”的面纱,这也正是科学研究的迷人之处吧。
    话说回来,二甲双胍虽然是双胍家族温柔的小妹妹,当然现在已经当上“一姐”了,然而却依然在跨界发展,誓要成为跨领域发展的“女强人”。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症、脂肪肝、艾滋病毒相关的代谢异常的治疗中不容小视,甚至在抗癌、抗衰老等方面崭露头角,让人不由得期待她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姑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首页

技术服务

产品与销售

技术支持

人力资源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康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五街38号院3号楼12层1211B 电话:17710201687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330 京ICP备09059146号-1
药物安全性评价|药效学|动物模型-北京康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药物临床前评价(药效学和安全评价)的服务,于2007年3月通过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GLP认证和国际AAALAC认证。 Keywords: 药物安全性评价 药效学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