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Coons & Coworkers 1941年通过荧光素标记抗体,并借助荧光显微镜检测可溶性肺炎双球菌多糖抗原获得了成功,建立了免疫荧光技术。1958年以后,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等新型荧光物质的合成及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使免疫荧光示踪技术得到了迅速推广。
二、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
自Nakane建立了免疫酶标记技术以来,这门技术发展很快,从酶标直接法,发展到今天较为常用的PAP法、ABC法、SP三步法及PV两步法已有20种以上,与免疫荧光相比具有不需要特殊显微镜、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常用的标记酶为HRP、AKP及GO等。
PV-9000是将二抗抗体分子的单价Fab段与酶聚合在一起,与一抗结合后,直接用底物进行显色的方法。此方法由于简单、快速、敏感性强且避免了内源性生物素所造成的背景染色,有逐渐取代其他免疫酶组织化学检测方法的趋势。
三、免胶体金检测技术
是用金属离子和金属蛋白复合物应用免疫组化原理检测组织内抗原抗体的技术,常用胶体金(铁、汞等)重金属离子。由于胶体金容易制成各种大小的颗粒且有很高的电子密度及分辨率,又不影响抗体的活性,因此即可用于免疫组化又适于免疫电镜技术。
文章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实验动物学》第2版